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4 17: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个名为“书之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 of Books)”的公共艺术是阿根廷著名艺术家 玛塔·米努欣(Marta Minujín )的作品 黄婷婷(以下简称“黄”):目前,中国城市处在由规模转向质

这个名为“书之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 of Books)”的公共艺术是阿根廷著名艺术家 玛塔·米努欣(Marta Minujín )的作品

黄婷婷(以下简称“黄”):目前,中国城市处在由规模转向质量的转型期。在这方面,您对当今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王中(以下简称“王”):现阶段中国城市转型有这样三个趋势:第一是城市从规模转向质量诉求;第二是从强调功能转向重视人文,也就是从强调城市的物理功能转向注重城市的精神品质;第三是从以经济为核心转向以文化为核心。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核心结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这个结论背后是几百页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描绘了人类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如果我们把一座城市的建设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其中60%代表这个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包括基础设施等城市硬件建设。在这方面,今天中国的很多大都市,甚至包括一些二、三线城市都已完成得很出色,中国的机场、高铁、轨道交通、CBD商务区等功能设施已经世界前列。那么,再上端的25%是什么?是城市的更新、再生、精神品质,它是软性的、具有生长性的,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这25%我称为“软城市”,是今天中国城市所欠缺的。而顶端的那15%是什么?是文化艺术为载体所呈现和感知的城市灵魂与精神。为什么那么多城市“千城一面”?因为我们的城市没有独特的品格,而这些独特的品格,是基于文化因子而创造的。如何从一座功能城市转变成一座人文城市,这是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2016年,我带领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公共艺术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究其本质,“新”意味着从“物的城镇化”提升到“人的城镇化”。

“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日本著名艺术理论家南条史生先生的这个结论,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具有建设性意义。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公共艺术建设不仅契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亦与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相吻合,同时也是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中国文化、重塑城市认同、创造宜居环境、促进社会融合和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将公共艺术纳入国家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之中。

黄:2017年中央美院举办了“2017明日城市暨第二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该论坛提出了“软城市”这一概念,请问您对它的理解是怎样的?

王:“软城市”日益成为中国城市转型的新诉求。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DCL伦敦设计中心共同创建了“软城市实验室”,我们所提出“软城市”理念,关注的是城市建设中高端的25% “软城市”和称为城市灵魂和精神的15% 。文化和艺术是城市的精神角色, 是“软城市”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公共艺术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海德格尔曾经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这样的诗句,其实是今天全人类的共同呼声,我们要寻找回家之路,我们要找寻那个能够让我们有幸福感和愉悦感的城市,这也是“软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2016年6月18日,意大利伊赛奥湖(Lake Iseo)上艺术家克里斯多 (Christo) 创建的“水上浮桥f l oating piers”

黄: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面临许多问题,请问您是怎么看待“城市复兴”和“城市创新”的呢?公共艺术又能从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的概念源自20世纪末英国“城市工作专题组”(Urban Task Force)撰写的城市黄皮书《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影响,成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核心概念之一。领导这一研究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在报告前言中写道:“要达到城市的复兴,并不仅仅关系到数字和比例,而是要创造一种人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城市复兴”思想的出现是欧美国家对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反思。规划图纸变为现实之后,美则美矣,却并不宜人,城中心繁荣的表象之下,是空心化的“水泥森林”。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0/0824/627.html

上一篇: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 ——评《翻译
下一篇:李苦禅致刘铁华信札书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