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析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艺术研究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16: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国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个地区,其人口总数更是位列55个少数民族的第7位。从古时候起,土家族的人民个个都是能歌善舞,其独特的建筑装饰特色也成为了我国村镇

我国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个地区,其人口总数更是位列55个少数民族的第7位。从古时候起,土家族的人民个个都是能歌善舞,其独特的建筑装饰特色也成为了我国村镇和民居的艺术典范,是我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特征 从古至今,中国建筑就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进行建造,同时还融合着美学文化。[1]首先,中国的建筑由于受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其严格而又有秩序的等级规则。另外,随着古代文化的发展,道家文化也渐渐渗入建筑之中。道家的空灵之美和儒家的严肃刻板互相结合,给中国的建筑赋予了一种既神秘又亲切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境界的追求一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对抗,从而来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境界。 在古代可以看出很多建筑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间对称,也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式的建筑美。这种对称式的建筑格局也是我国的建筑文化之一。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人们对于“中”字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为了使这个“中”字能突出得更加明确,古代的人民通常使用对称、纵深发展的平面形式作以衬托,忽视交轴线而确定中轴线为主干线是其中最大的特点。 二、土家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 (一)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的结合 我们平常所说的建筑艺术,主要是建立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大多数还是因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审美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对于艺术的理解更加透彻。而建筑装饰艺术则是在满足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饰美化,可以说是当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在我国很多的建筑屋顶上,通过对其进行装饰美化,使这些屋顶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阔。就拿土家族的吊脚楼飞檐翘角的屋顶,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使屋顶的排水方便,让阳光充满整间房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形象上的美化,充满浓浓的文艺气息。另外一些木质构件也是在保证构件实用性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雕刻装饰,增加其美化的效果。总之无论是哪种建筑装饰,只有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再和装饰艺术进行结合的话,才是真正的文化艺术品。 (二)建筑文化与装饰艺术的统一 建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这个概念。它既是各个不同时代人类的文明标志,又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时期的建筑物上,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也能从中感受到当地居民的人文特色,体现出了建筑文化与其他各个艺术相互融合的过程。 比如在来凤、龙山、宣恩三个县城交界的酉水河畔上,就有一座高约100多米、石壁上雕有3座古代佛尊的火红色的山崖[2]。在古时候,把河中的潭称之为佛潭,把河岸上的山称之为仙佛岩,如果是寺庙的话则称为仙佛寺。这三座佛尊分别是弥勒、燃灯、释迦牟尼三大石佛,每尊石佛旁边还各自配有两个守护者。在南边还有一排长约98米的小石窟,石窟内雕刻有35尊小佛。整个古寺的气魄显得相当雄伟,无论是大佛还是小佛,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不由得让人钦佩。在古寺上冬暖夏凉,每当皓月当空之时,清风徐来,顿时觉得心广神怡,回味无穷。 在石佛的北边,镌刻有“仙佛寺”三个大字,在这三个字旁边还依次刻有“咸康元年五月”这六个字。从《来凤县志》的古书上可以了解到这座摩岩造像最早是在公元前925年前蜀后主王衍时期所建造的,可以看出当时的镌刻技艺是多么高超。它集合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的精髓所在,把土家族人的艺术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土家族内的普光寺内,现如今还存放着大佛殿、观音殿、二佛殿、高贞观和两座大山门,其建筑技术布局也融合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风格。在建筑的装饰艺术上,就数大佛殿前的雕龙柱和大佛殿屏门上的木雕最具备艺术特色。在水火池中,唐僧四人站在龟背上的石雕和大殿后的龙头石雕因其特殊的造型也颇具特色。 (三)我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建筑装饰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我国的民族文化大致包括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衣冠服饰、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形式,这些民族文化特色大多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慢慢形成的。一般来说,建筑装饰并不是建筑的主体部分,最多也就算是个附属部分,但它却是构成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3]。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建筑材料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上民族文化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和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装饰艺术,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不少生机。 三、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交流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内,虽然说各个地区的民族特色、自然条件和民族传统都不尽相同,所创造出的建筑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在他们之中还是有联系的,文化的交流还是很频繁,并不是彼此孤立开来的。对于每个国家民族而言,可以通过吸收外来的文化来使本国的文化得到提升,通过这种外来文化的吸收,有利于本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司城,就被那时的人们称之为三街十六巷三十六院,至今都还能看得到曾经用长石条铺设的道路的古迹,不禁让人感到惊叹。据历史记录,在明万历年时,土司覃鼎因为为朝廷征战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得到朝廷的赏赐,赐予了他一块田地。而他的夫人田氏,因出游四川峨眉山等地区,被当地的建筑艺术所吸引,所以就请来了一大批汉族的建筑师来唐崖山上修建这个土司城,也成为了现在土家族的古迹之一。另外,在土家族利川柏杨区大水井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大型的李氏宅院。李氏宅院在建筑上除了继承了土家族吊脚楼的造型和顺应山势的布局之外,还吸收了汉族和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4]。特别是具备汉族特色的四合院和具备西洋特色的洋楼房,都体现了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文化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5]。 四、土家族建筑装饰构成原理和方法 土家族的建筑师在建筑的长期实践中,在继承原有中华民族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变化,赋予了建筑装饰新的艺术。 在装饰艺术上,统一与变化是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元素,是建筑装饰形式美的总规律。一般来说,统一与变化这两个元素主要是通过表现人们的世界宇宙观和建筑艺术的感人力量来反映事物的具体本质美。在古代,往往可以在建筑师所设计的图案中看到“双关”或者是“一整二破”的图形。这种图形的特点是建筑的整体被从中“破”为两个相互对立但又存在彼此联系的相反的图形。在这种图形中,可以看到这些相互对立图形的饰纹很美,空间感强,黑白、虚实也表现得恰到好处,相互照应。在这些图形的构成中,统一与变化这两大元素也依稀可见。如果只要求做到统一而没有变化的话,那么整个图形就会显得相当呆滞,毫无生气而言;如果只讲求变化而没有统一的话,那么这些图形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毫无规律性可言,当然也就谈不上美感了。 在土家族的建筑装饰上,对称手法的运用也是相当多。它的运用可以让图案看起来变得更加均衡,而不会显得左右不协调。另外,轮纹也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手法。轮纹一般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平移、重复、重合的对称方法。在土家族中,这种方法也经常出现在建筑装饰上,比如“唐草纹”和“一根藤”就是由此转变而来的。最后还有一种被民间称之为“亮堂”的处理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光线的明暗来使图案变得更加均匀协调,就比如木雕、石雕和砖雕一样,都是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来使得图案的空间感更为强烈,进而迸发出艺术的美感。 在变化方面,形状的对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比如图案的曲与直、大与小、圆与方、密与疏,强与弱、长与短、高与低等,都是通过形状的变化来使得整个图案更富有动感和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节奏上的美感。 五、结语 土家族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具有丰富性和文化性。本文通过分析土家族的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从其建筑装饰特色、建筑文化的交流和建筑装饰特色所采取的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借鉴土家族的建筑文化特色来对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进行传承和创新,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装饰的发展。 我国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个地区,其人口总数更是位列55个少数民族的第7位。从古时候起,土家族的人民个个都是能歌善舞,其独特的建筑装饰特色也成为了我国村镇和民居的艺术典范,是我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特征 从古至今,中国建筑就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进行建造,同时还融合着美学文化。[1]首先,中国的建筑由于受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其严格而又有秩序的等级规则。另外,随着古代文化的发展,道家文化也渐渐渗入建筑之中。道家的空灵之美和儒家的严肃刻板互相结合,给中国的建筑赋予了一种既神秘又亲切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境界的追求一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对抗,从而来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境界。 在古代可以看出很多建筑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间对称,也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式的建筑美。这种对称式的建筑格局也是我国的建筑文化之一。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人们对于“中”字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为了使这个“中”字能突出得更加明确,古代的人民通常使用对称、纵深发展的平面形式作以衬托,忽视交轴线而确定中轴线为主干线是其中最大的特点。 二、土家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 (一)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的结合 我们平常所说的建筑艺术,主要是建立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大多数还是因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审美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对于艺术的理解更加透彻。而建筑装饰艺术则是在满足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饰美化,可以说是当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在我国很多的建筑屋顶上,通过对其进行装饰美化,使这些屋顶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阔。就拿土家族的吊脚楼飞檐翘角的屋顶,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使屋顶的排水方便,让阳光充满整间房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形象上的美化,充满浓浓的文艺气息。另外一些木质构件也是在保证构件实用性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雕刻装饰,增加其美化的效果。总之无论是哪种建筑装饰,只有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再和装饰艺术进行结合的话,才是真正的文化艺术品。 (二)建筑文化与装饰艺术的统一 建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这个概念。它既是各个不同时代人类的文明标志,又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时期的建筑物上,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也能从中感受到当地居民的人文特色,体现出了建筑文化与其他各个艺术相互融合的过程。 比如在来凤、龙山、宣恩三个县城交界的酉水河畔上,就有一座高约100多米、石壁上雕有3座古代佛尊的火红色的山崖[2]。在古时候,把河中的潭称之为佛潭,把河岸上的山称之为仙佛岩,如果是寺庙的话则称为仙佛寺。这三座佛尊分别是弥勒、燃灯、释迦牟尼三大石佛,每尊石佛旁边还各自配有两个守护者。在南边还有一排长约98米的小石窟,石窟内雕刻有35尊小佛。整个古寺的气魄显得相当雄伟,无论是大佛还是小佛,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不由得让人钦佩。在古寺上冬暖夏凉,每当皓月当空之时,清风徐来,顿时觉得心广神怡,回味无穷。 在石佛的北边,镌刻有“仙佛寺”三个大字,在这三个字旁边还依次刻有“咸康元年五月”这六个字。从《来凤县志》的古书上可以了解到这座摩岩造像最早是在公元前925年前蜀后主王衍时期所建造的,可以看出当时的镌刻技艺是多么高超。它集合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的精髓所在,把土家族人的艺术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土家族内的普光寺内,现如今还存放着大佛殿、观音殿、二佛殿、高贞观和两座大山门,其建筑技术布局也融合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风格。在建筑的装饰艺术上,就数大佛殿前的雕龙柱和大佛殿屏门上的木雕最具备艺术特色。在水火池中,唐僧四人站在龟背上的石雕和大殿后的龙头石雕因其特殊的造型也颇具特色。 (三)我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建筑装饰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我国的民族文化大致包括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衣冠服饰、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形式,这些民族文化特色大多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慢慢形成的。一般来说,建筑装饰并不是建筑的主体部分,最多也就算是个附属部分,但它却是构成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3]。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建筑材料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上民族文化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和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装饰艺术,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不少生机。 三、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交流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内,虽然说各个地区的民族特色、自然条件和民族传统都不尽相同,所创造出的建筑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在他们之中还是有联系的,文化的交流还是很频繁,并不是彼此孤立开来的。对于每个国家民族而言,可以通过吸收外来的文化来使本国的文化得到提升,通过这种外来文化的吸收,有利于本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司城,就被那时的人们称之为三街十六巷三十六院,至今都还能看得到曾经用长石条铺设的道路的古迹,不禁让人感到惊叹。据历史记录,在明万历年时,土司覃鼎因为为朝廷征战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得到朝廷的赏赐,赐予了他一块田地。而他的夫人田氏,因出游四川峨眉山等地区,被当地的建筑艺术所吸引,所以就请来了一大批汉族的建筑师来唐崖山上修建这个土司城,也成为了现在土家族的古迹之一。另外,在土家族利川柏杨区大水井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大型的李氏宅院。李氏宅院在建筑上除了继承了土家族吊脚楼的造型和顺应山势的布局之外,还吸收了汉族和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4]。特别是具备汉族特色的四合院和具备西洋特色的洋楼房,都体现了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文化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5]。 四、土家族建筑装饰构成原理和方法 土家族的建筑师在建筑的长期实践中,在继承原有中华民族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变化,赋予了建筑装饰新的艺术。 在装饰艺术上,统一与变化是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元素,是建筑装饰形式美的总规律。一般来说,统一与变化这两个元素主要是通过表现人们的世界宇宙观和建筑艺术的感人力量来反映事物的具体本质美。在古代,往往可以在建筑师所设计的图案中看到“双关”或者是“一整二破”的图形。这种图形的特点是建筑的整体被从中“破”为两个相互对立但又存在彼此联系的相反的图形。在这种图形中,可以看到这些相互对立图形的饰纹很美,空间感强,黑白、虚实也表现得恰到好处,相互照应。在这些图形的构成中,统一与变化这两大元素也依稀可见。如果只要求做到统一而没有变化的话,那么整个图形就会显得相当呆滞,毫无生气而言;如果只讲求变化而没有统一的话,那么这些图形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毫无规律性可言,当然也就谈不上美感了。 在土家族的建筑装饰上,对称手法的运用也是相当多。它的运用可以让图案看起来变得更加均衡,而不会显得左右不协调。另外,轮纹也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手法。轮纹一般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平移、重复、重合的对称方法。在土家族中,这种方法也经常出现在建筑装饰上,比如“唐草纹”和“一根藤”就是由此转变而来的。最后还有一种被民间称之为“亮堂”的处理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光线的明暗来使图案变得更加均匀协调,就比如木雕、石雕和砖雕一样,都是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来使得图案的空间感更为强烈,进而迸发出艺术的美感。 在变化方面,形状的对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比如图案的曲与直、大与小、圆与方、密与疏,强与弱、长与短、高与低等,都是通过形状的变化来使得整个图案更富有动感和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节奏上的美感。 五、结语 土家族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具有丰富性和文化性。本文通过分析土家族的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从其建筑装饰特色、建筑文化的交流和建筑装饰特色所采取的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借鉴土家族的建筑文化特色来对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进行传承和创新,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装饰的发展。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620/1643.html

上一篇:探究初中学生作业批语的教育艺术
下一篇: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毡绣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