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毡绣艺术研究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16: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3 级硕士研究生 庆格勒 由于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聚居地多以草原、隔壁、沙漠为主,气候寒冷多变,生产方式也多以畜牧业为主。需要保暖性好,实用价值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3 级硕士研究生

庆格勒

由于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聚居地多以草原、隔壁、沙漠为主,气候寒冷多变,生产方式也多以畜牧业为主。需要保暖性好,实用价值高,更利于牧民的生产生活的毛毡制品,这使得毛毡制品在蒙古族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毡绣作为蒙古族传统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游牧文化的衰落,毡绣的实用性随之降低,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毡绣也逐渐在消逝。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是和硕特部族的聚居地,和硕特部族在此已经生息繁衍了三百余年。和硕特部族文化与当地的额鲁特、土尔扈特、喀拉喀亚斯腾、杜尔伯特、准噶尔部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多部落文化相融合的现状。在和硕特蒙古毡绣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受到其他蒙古部族毡绣审美风格的影响。

一、文化背景

毡绣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蒙古语中称为“艾斯垓希日穆勒”,汉语意思是绣花毡、刺绣毛毡、密缝花毡,简称“毡绣”。毡绣是以白色的绵羊毛毡为基底,采取直接绗缝的方式,并利用不同的图案组合最终表达对幸福生活和民族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向往。因部族不同,毡绣也具有不同的地域、部族特征。毡绣具有明显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用料就地取材,都是游牧生活中容易收集到的。毡绣的纳缝追求点阵的均匀、密集,最终达到延长毛毡使用寿命的目的。毡绣实用性与装饰性并重,视觉效果古朴大方,在节约生活资源的同时又为牧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质朴的艺术魅力。我在田野考察阶段采访一位毡绣能手——阿迪亚老人[1],就毡绣的起源时她说:“毡绣是在游牧过程中,老祖先们发现用毛毡包裹日用品在迁徙过程中可以减少损失,进而产生的。起初对毛毡进行纳缝是为了毛毡能够更加耐用,在逐渐满足它的实用功能后人们又加入了图案用来美化毛毡。”毡绣的起源与游牧生活的中毛毡制品的实用性是分不开的。目前考古出土的能够证明毡绣出现历史最早的是在蒙古国境内诺颜乌拉匈奴贵族古墓中的许多精美毡毯随葬品,在这些随葬品中不乏制作精美的毡绣制品。这些出土的毡毯在匈奴古墓中都是重要的陪葬品,尤其以匈奴单于乌楚鲁棺材下面铺的毡毯最具代表性,说明毡绣在匈奴人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些毡绣作品图案类型多样、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是利用其他材料与毛毡搭配,设计独特,可见匈奴时期毡绣的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得非常精湛了。

喜爱毡绣的不仅有匈奴人,蒙古族同样也对毛毡制品非常钟爱。在许多有关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上都有记载,蒙古族是非常喜爱毛毡制品的民族,不只喜毡爱毡,更加善于用毡。在元代,蒙古族制毡种类已经达到六七十种之多。元时期制毡业得到空前发展,在上都及各大城市就设立有专门经营制作毛毡的官设匠局——毡局,所制毛毡可以分为御用和杂用两类。随着元政权的瓦解,许多精湛的制毡技艺遗失。现在所继承的制毡方法多为土法,没有特殊的工艺,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在元时期,黄金家族以及各个汗国的领主聚集时所用蒙古包的建设和装饰都非常考究,其中门帘和地毡多使用毡绣制作,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图案为主。蒙古族毛毡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作为诸多蒙古部族之一的和硕特部的毡绣更是独树一帜。和硕特部的毡绣作品多以曲线图案和几何图形以及宗教图案为主,明显受突厥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和硕特蒙古部族属于漠西蒙古,阿拉善地区是和硕特蒙古部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硕特部族系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撒尔,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属于台吉贵族。在阿拉善,和硕特与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合称为阿拉善四额鲁特。蒙古族受部族观念的影响,其他蒙古诸部至今仍然沿用阿拉善旧称,将生活在阿拉善地区的蒙古各部族统称为额鲁特部。所以阿拉善地区的和硕特部又被称作额鲁特(厄鲁特)部。阿拉善和硕特蒙古部族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以及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的造就,产生了别样的部族文化。和硕特部族的毡绣作品与其他部族的毡绣作品有着些许的区别。题材方面,它们都以民族传统图案为表现题材,但和硕特部族的毡绣在图案上有更多的宗教色彩。再看制作工艺,和硕特毡绣是将直接纳缝(绗缝)、贴花绣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其色彩丰富、形象生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除此之外,和硕特毡绣在构图、色彩、造型及地域文化的体现上更具有很多与其他毡绣不同的特征。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620/1644.html

上一篇:浅析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艺术研究
下一篇:湛江近代建筑艺术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