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曲径通幽处:北京城知识考古学—王明贤艺术(2)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9 1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画家王明贤小时候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的信件 第三单元 60年来出版物图片文献 文献资料既是北京城市的记忆也是艺术家本人六十多年的私人

△画家王明贤小时候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的信件

第三单元 60年来出版物图片文献

文献资料既是北京城市的记忆也是艺术家本人六十多年的私人记忆,艺术家六十多年的时光中,小可至身边小景的记录、儿时的积木、大可达对时代的回应、出版的刊物等都融合在展览之中。福柯认为档案是那些可能被说出的东西的规律,而陈述一定要与某一对象的范围发生关系,为每一个可能的主体保留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这部分文献并没有集中展示,而是被穿插于展览的某些特定部位。王明贤对北京最早的记忆是从1958年开始的,63年前,北京的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发表了王明贤三岁时的画作,以及一封封来自北京的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的信件(通知王明贤画作送往国外展览),开始了艺术家幼年时对北京的向往和记忆。后来的研究资料有的被出版成册摆放在展厅,有的被编辑成8号字体密密麻麻地打印出来,让观者既有肉眼可见的感受,又有看不清、隐约幽深的朦胧感。这些文献既包含着画家对艺术史、建筑史的研究成果,也有对时代变革的积极回应,更夹杂着创作审美的转变与探索。

△展示在门洞中的小幅油画

第四单元 小幅油画、水墨作品

贵宾室展出的小幅作品,风格更趋于随性洒脱,是画家大胆尝试另一类艺术融合的表现。其中的小幅油画表达着以库哈斯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及以马克西莫夫为代表的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他们的对比与冲突被巧妙糅进画家的作品之中。

△王明贤《王蒙山水+CCTV 》布面油画 105×80cm 2020

△王明贤《红色瑞鹤图》布面油画 105×80cm 2013

△王明贤《以古为新1》布面油画 60×60cm 2019

而小幅水墨画则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新解读,将文人画进行解构与重组再用现代的色彩表现出来,如把米点山水与点彩派巧妙结合,八大山人的山水呈现现代派的色彩,大胆尝试着东方新表现主义的手法,也是画家心绪与情境的视觉表达,他试图通过这种融合,为当代艺术可能推进的方向和可能性问题提供讨论的平台。

△王明贤与众专家学者合影

来自于各界的专家学者们济济一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北京设计协会会长宋蔚祖、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榕、主办方打磨场城市文化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张彦及王明贤本人在开幕式上致辞,共同回顾并见证王明贤的艺术历程。

【王明贤】

王明贤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高精尖创新中心自然建筑工作室首席专家。他是中国实验建筑的主要推动者,也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参与的四个展览,一是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他是筹备委员会委员;二是1999年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展,他是策展人; 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首个中国馆,他是策划团队成员; 他也是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首个中国馆的策展人。这些展览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改写了中国艺术史和中国建筑史。同时他又是一位艺术家,作品参加了成都三年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他以艺术史的思维思考当下建筑界的问题,当代艺术实验与传统进行对话,开启了一个新的空间诗学。

知识考古学是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来的,即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也不是描述理论,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曲径通幽处:北京城市记忆知识考古学——王明贤艺术研究展”是艺术家以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对自己当代艺术实验的一个艺术与哲学的文化总结。着力探讨北京城市建筑的演变历史与自己的私人记忆之间的联系,用当代艺术、油画、建筑、水墨、山水等多元因素交叉的知识考古学表达范式,以独特的视觉方式精彩地呈现了艺术实验与历史证据之间的一场对话。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929/1858.html

上一篇:京剧界有人高调强调荣誉地位,有人一心研究艺
下一篇:文史研究丨略谈龙门石窟造像艺术风格与表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