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唐诗宋词中的筝乐艺术研究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2 17:3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研究背景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形成的古筝艺术传统,犹如一条河流。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筝家、文人将自己的创造和贡献注入在传统的长河里。在这一长河中,唐宋时期尤为璀璨

一、研究背景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形成的古筝艺术传统,犹如一条河流。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筝家、文人将自己的创造和贡献注入在传统的长河里。在这一长河中,唐宋时期尤为璀璨。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发展的高峰,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唐朝(公元618-907 年) 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文学历史上优秀的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唐代也是中国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唐筝繁荣的背后是有着一批筝诗史料为佐证,许多唐代诗人都是古筝艺术的聆听者、参与者和描绘者。这些筝诗,描述着唐代当时的筝器、筝曲、筝人或筝史等内容。唐代筝诗的研究不仅是为研究唐代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史料,更是对古筝艺术史料挖掘的填补。宋词盛行于宋代(960-1279),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取得了与有着千年历史的诗分庭抗礼的地位。作为典型的音乐文学,词不能离开音乐谈论,它的发展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词的演唱必须有乐器伴奏才能充分发挥其音乐特点,因此词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筝乐的发展和筝艺的进步。宋代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过渡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发展时期,宋词在筝乐的弘扬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纵观古筝的历史发展,唐代可以说是辉煌的一页。唐代宽松的政治制度,百花齐放的音乐氛围给了诗人丰富的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涉筝诗篇。 《全唐诗》 中与音乐相关的诗篇就有近千首,其中有80 余人写作的100余首涉筝诗篇。这些诗篇或咏筝曲,或咏筝器,或咏弹筝人,或听筝有感,无一不对古筝进行了描述和赞美。而此时,筝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喜爱,不但乐于欣赏,甚至亲自弹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筝音乐的发展,促进了古筝各方面的演变。

宋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筝乐的发展,宋代就有200 多首关于筝的词。这些筝词中对筝的称谓也各有特色。如秦筝、银筝、金筝等。宋代的晏殊、姜夔、欧阳修、苏轼等词人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对筝乐、筝技等不同的描绘,可以说宋代词人对筝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宋徽宗非常喜爱文学艺术,他创建的大晟乐正是用来创作歌词和歌曲的,在其乐队编制中,筝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宫廷、文人和筝妓的共同作用下,筝乐艺术走向了繁荣。

目前国内单独对于唐代或是宋代筝乐的研究较少,在查阅杨西《唐诗中的筝人及筝艺》、雷加全《宋词中对筝的称谓》、谢明《唐代筝乐研究》、吴小兰《论白居易的涉筝诗写作》、刘莎莎《宋筝考述》、薛莲《唐诗中的古筝印象》 等论文后,这些论文主要对唐代或宋代这一朝代的筝乐研究,但是显然都只是点到为止,研究成果不够系统,对于两个朝代的异同对比研究也是鲜有人及。因此,本课题试图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以唐诗宋词为媒介,挖掘这两个朝代筝乐艺术的内在联系,窥探出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于筝乐艺术的影响。当时的社会思潮对于未来古筝艺术发展的理念、方向有所借鉴,从而完善古筝艺术的历史脉络。使得这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新的社会语境与思潮下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

(1) 唐诗中的筝乐研究

唐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不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都是最先进的国家,更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音乐文化上,本土汉族音乐发展的同时,也大量吸收和融合了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逐步走向发达的领先地位。故这一时期唐筝的繁荣发展就不言而喻的了。狭义上来看,唐筝继承于隋筝,盛行于唐朝,它流传一千多年,对今天古筝的演奏方法和乐器形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范围选择在中华书局1960 年出版《全唐诗》二十五卷、1982 年出版由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补《全唐诗外编》和 1992 年出版由陈尚君编写《全唐诗补编》收录的唐诗为基本范围。所指唐筝诗,既指唐代诗人专门描写筝器、筝曲、筝人、筝乐或筝史等方面的诗作,也指诗句中旁及“筝”这件乐器或“听筝弹筝”的诗作。根据整理,全唐诗(包括外编和补编) 中的筝诗共一百余首。

(2) 宋词中的筝乐研究

在宋代,音乐艺术的主流逐渐从宫廷音乐走向了市民音乐。宋代音乐的社会属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筝的形制与运用也开始有了变化。宋词中记载有如:五弦筝、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四弦筝、轧筝、云和筝、哀筝、瑶筝、秦筝、孤筝、宝筝、危柱、银筝、玉筝等不同的称谓。这么多的不同称谓,足以证明,这些涉筝的宋代词人在表达自身情感时,筝作为载体的喜爱程度之高。由于宋代市民音乐的兴起,使得筝在宋代的社会地位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宋代的音乐艺术由宫廷音乐向市井俗乐转变,由华丽的歌舞大曲向说唱戏曲音乐转变。表演的故事情节不再严肃,变得幽默、戏剧化、以生活琐事为导向。这已经被公众所接受,也直接导致了器乐演奏方式和曲目演奏方式的转变。宋代“重文轻武”的科举制度使整个社会风气偏向诗词歌赋,人民的精神文化得到了改善,这直接影响到器乐的创作和发展。宋代词作皆为曲服务,曲的音律也意味着词的音律,有了词曲就必须有器乐的伴奏,这无疑是推动器乐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近200 首《宋词》中的筝词,不难看出筝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表达能力,能够激发人们不同的审美情感和表达。筝在宋代教坊、燕乐、民间音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这也确立了筝在宋代乐舞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0/0722/423.html

上一篇: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风格研究
下一篇:启迪 发现 在传承中创新 ——浅析小学美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