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赣南地区茶篮灯设计艺术研究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5 18: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将得到带动,赣南地区的茶篮灯为传承赣南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篮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将得到带动,赣南地区的茶篮灯为传承赣南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篮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得到更好的研究与发展。赣南茶篮灯有着独特的艺术设计,鲜明的民族风特点,其设计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 1 赣南茶篮灯的文化底蕴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悠久的文明发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能够繁衍生息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沉淀,本身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化的传承也包含了舞蹈艺术的传递。赣南茶篮灯,语言诙谐幽默、旋律欢快活泼、唱腔优美动听,成为了赣南客家广大人民非常热爱的传统民间艺术。也体现了中国浓厚的农耕文化、赣南文化。 1.1 赣南采茶农耕文化 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茶篮灯”、“灯子戏”是赣南采茶戏的俗称。赣南山区面积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40%,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海拔在平均千米左右。地处中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以种茶为最宜。勤劳勇敢的客家先祖靠山吃山,开垦荒土种植茶树,以茶叶谋生。茶在中国经过千百年的历史融汇、沉淀,已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的劳动产品,早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思想。世界各国范围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茶文化不仅包含物质性也拥有着精神性。安远九龙山茶为赣南地区的代表,因有九株上好的茶树而得名。“江西妇女春日采茶,编歌联臂唱和,诸郡间有异同。”这是清代曾燠在《江西诗征》里描述的采茶场景。在明代,每年的阳春三月,赣粤闽三省的茶商云集采购春茶,而茶女采茶必会唱歌,这成为定俗。在赣南地区这片土地上,茶文化是赣南采茶农耕文化的核心。 1.2 赣南茶篮灯的历史源流 在江西赣南地区,山多地少,茶是最主要的农作物。茶农种植茶叶,客家妇女采摘茶叶,茶商贩卖茶叶,这些关于茶的事都推动了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赣南茶篮灯的起源也是在赣南茶农进行茶事的过程中。茶叶的种植过程中,单一枯燥的动作势必需要娱乐来进行缓解,以获得身心压力的释放。茶歌在劳动的过程中诞生,在赣南茶篮灯中有了茶腔。“茶篮灯”的表演形式是由采茶、摘茶的动作,与当地盛行的民间灯彩相结合而得来。它的内容主要反应的是赣南客家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在赣南地区茶篮灯从劳动的娱乐歌舞逐步变成了一种集合念、说、唱、舞的形式,在祈求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大吉的欢庆仪式上表演,它是一种欢乐的民间舞蹈。 1.3 赣南客家茶篮灯 赣南地区的采茶已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明代在赣南地区则是客家文化、畲族文化混合的时期。在混合中产生的民间艺术,茶蓝灯的身上蕴含着两种文化的印记。比如:在赣南茶篮灯独特的矮子步来说,负重劳动的男子与好吃懒做、整日无所事事的男子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负重劳动汉子用高、中桩来表现出来,而懒惰的汉子则是用矮桩来表现。女性茶篮灯中一般都是表现出勤劳、朴实、坚韧的形象,能够看出女性都是在通过劳动来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在茶篮灯中很容易发现女性形象地位都要好于男性,当时汉族女性是受压迫的时代,客家女性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坚韧的性格、较强的生活能力。还有在茶篮灯中对狗所做出的模仿,这些动作反映出了客家和畲族的养狗风俗、对狗的崇拜。由此可见,赣南茶篮灯以客家语言为主,但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只是客家文化,还有畲族文化的存在。 2 赣南茶篮灯的设计艺术风格 赣南茶篮灯是客家与畲族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舞蹈、灯彩、戏曲等艺术营养,成为了客家的习俗,是富含浓郁的地域风情戏曲剧种。 2.1 赣南茶篮灯的演出特点 赣南茶篮灯演出的特点在服装、道具上别具一格。赣南茶篮灯的男性服饰上,头饰、腰带、鞋子的颜色靓丽,且非常醒目;而女性穿的则是刺绣的绣花鞋;茶篮灯表演中不同的角色有不一样的服饰佩戴,这在舞蹈过程中很容易辨别。竹编花篮、花伞、彩扇、铜钱、麒麟、凤凰等是茶篮灯常使用的道具,并不复杂。若在晚上进行演出,茶篮中会点亮一根蜡烛,所有的茶篮同时点亮在舞台上十分的耀眼夺目,可以说是非常好看。茶篮灯的演出特点都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劳动人民的想象力的表现。 2.2 赣南茶篮灯中的茶歌音乐 赣南地区的茶农在茶山劳作、山野赶路、田园耕种等等情况下都喜爱山歌。赣南茶篮灯中的茶歌音乐吸取了这些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在茶篮灯中,应用二胡来进行茶篮灯的伴奏工作,要用反旋、正旋两把。唢呐、弹拨乐器、竹笛有时也会在茶篮灯音乐伴奏的过程中加入进去。民间常使用的锣鼓、梆子、皮鼓、饶钹、大锣、工锣等都使用在赣南的茶篮灯中。茶篮灯中优美的舞姿,伴有清纯的小合唱、活泼明快的节奏、抒情婉转的旋律,还有着山中原野的味道,这样的茶篮灯怎么不会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 2.3 “婀娜多姿”的表演 客家文化的起源之地在赣南地区,发展和兴盛也是在这里。赣南茶篮灯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流传,非常好地表现出了歌舞戏剧的艺术形态。赣南茶篮灯是以歌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前将队形站好,打鼓吆喝声一起,舞蹈演员快速换变为梅花队形,在每一唱节中也都要变化队形。整个茶篮灯分为三部分:月采、贩茶、劝茶。其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是月采,而贩茶则是生动的说唱。“三大技巧”这就是赣南茶篮灯非常显著的风格特点,独特的地方还在于民间创造性的设计出了单筒袖,矮子步,扇子花,这是赣南茶篮灯中的“舞中三绝”。 3 赣南茶篮灯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 赣南茶篮灯从明清起源至今,逐步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文化部门牵头对茶篮灯的剧本、音乐进行了收集整理。赣南茶篮灯的表演曲目,大多是从民间文化中汲取改编而成的。 3.1 “四变”的编舞路线 赣南茶篮灯的舞蹈中,尤以对子舞最为传统和经典。茶篮灯双人舞是以八个人或十二个人为数,其中一半为男性一半为女性,男女为对子,为集体队形的采茶双人舞。“双龙出水,纹篱笆花,男女交叉、面对进行”这个描述的就是赣南茶篮灯的对子舞中使用的编舞队形变换路线。双人舞凸显在群舞中,但又依衬着群舞。整个舞蹈演绎过程里,编剧主要负责表演的形式以及演出的流程。对于赣南茶篮灯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演员本身对舞蹈的热爱,以及舞台的基本功。他们大多就擅长各类舞蹈动作,而且还能够根据演出的需要,根据自身的角色创作舞蹈动作。不仅如此,演员们在表演时还会融入作品需要的情感。在动作路线上,舞者动作姿势变化都会精心设计和策划,且表演得淋漓尽致。 3.2 “唱念带舞”的表演形式 表演赣南茶篮灯节目的演员,既是戏曲演员,又是舞蹈演员。节目进行表演时,表演赣南茶篮灯表演形式,不像京剧那样唱腔多变,演员一般要将动作、说词协调配合。在不间断的表演中,舞者需要将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以情入戏,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另外,整个演出都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舞蹈的姿势和体态也需要长时间维持,最终达到满台皆舞的状态。例如:赣南茶篮灯传统剧目里,《钓拐》戏曲中的“田七朗上路”段落里的念、唱、舞。这段单人的舞蹈经常在多种场合中演出。由八板头音乐引出三桩踩台步,五指中桩步,滑步水漂漂,望月耕田耘步,矮桩、碎点步、扇子、袖子、步子等融为一体,这也是它最具有赣南茶篮灯舞蹈个性的地方,在整个舞段中念、唱、舞贯穿始终。 3.3 “诙谐幽默”的精神气质 在赣南茶篮灯中可以明显发现一种“诙谐幽默”的气息。根据历史了解,赣南客家人所承受的苦可以说是世间罕见的。但是在赣南茶篮灯中,客家人咀嚼世间难事苦情,以文字语言和舞蹈语言的磨变以后,表现出来的都是让人捧腹大笑的幽默诙谐。茶篮灯的舞蹈中融入了赣南客家人心情的复杂情感变化,并且情感戏份始终的贯穿在茶篮灯的舞蹈中。这是赣南茶篮灯非常珍贵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舞中三绝”与戏曲语言的共同点里,都具有诙谐幽默的演出效果。高人比拟作矮子,双袖筒变形为单袖筒。赣南茶篮灯主要是通过戏曲中的“反丑”来表现出幽默的风格。 4 结论 赣南茶篮灯作为赣南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四百多年来起源于民间的沃土之中,经历沧桑沉淀。正确认识和研究茶篮灯的设计艺术,弘扬客家人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了解客家人独有的精神风貌。赣南茶篮灯不仅与茶有关,它更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中衍变,或戏曲文化吸收茶文化而构成的伟大灿烂的舞蹈艺术。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0/0805/518.html

上一篇: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的艺术研究
下一篇:水耨与踏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