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的艺术研究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06: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其都是具体文化内涵的外在展现。而经过长期系统化发展,所形成的传统歌舞艺术就成为我们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闽西地区做为我国重要的茶叶

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其都是具体文化内涵的外在展现。而经过长期系统化发展,所形成的传统歌舞艺术就成为我们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闽西地区做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这里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通过有效分析这些艺术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认知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不仅如此,闽西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因此在这里的歌舞艺术中,极具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采茶扑蝶》就是该地区民间歌舞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通过选择其做为切入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完善认知该艺术的内涵。

1 闽西民间歌舞的特点及发展状况分析

闽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这里不仅有着完善的茶叶品种,同时也有着一系列以茶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文化艺术资源。闽西民间歌舞就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代表,该艺术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承与学习价值和作用。尽管闽西民间歌舞艺术在今天极具传承价值,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缺乏系统化和全面化的认知及了解,当前闽西民间歌舞艺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这大大影响了闽西民间歌舞的时代融入和全面传承,也对其价值内涵丰富完善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通过倾听和剖析闽西民间歌舞,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采茶生活,更是一种文化。因此,闽西民间歌舞艺术是一种丰富的艺术体系,因此想要对其形成有效传承,就必须对该艺术体系的内涵及特点形成全面、成熟的认知和理解。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当前,我国的茶文化正面临极大冲击,以闽西民间歌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当前也在面临失传的危机和压力,就必须充分立足闽西民间歌舞的基础内涵,通过融入时代特征,从而实现对闽西民间歌舞艺术的有效传承。

在对闽西民间歌舞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歌舞艺术,是以民族文化、传统茶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因此,通过对该歌舞的艺术内涵形成准确认知,其必然能够为有效传承这一艺术资源形成全面准确的认知。当前多元文化发展冲突日益加剧,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正在面临巨大冲击,因此探究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的艺术内涵将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有效帮助。

2 《采茶扑蝶》的具体状况和理念认知

《采茶扑蝶》是一首广泛流传于福建和安徽省等地区的民乐,尤其以闽西地区最为成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从而实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在《采茶扑蝶》艺术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极其欢快的曲调,而其配乐演奏,既可以使用注入笛子等传统乐器,也可以使用钢琴等现代西方乐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采茶扑蝶》就是传统民间文化与西方现代音乐艺术的有效融合。

通过对《采茶扑蝶》的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可以看到其实际上经历了系统化的变化和发展。正如茶文化一样,《采茶扑蝶》也是在不断传承过程中,所实现的发展与完善。在初期,《采茶扑蝶》是《采茶灯》,其源自于采茶活动,而发源地为福建省闽西地区的龙岩市,其发展历史达到两百余年,目前该乐曲,也是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灯》的高潮部分音乐就是《采茶扑蝶》。在1952年时,由福建省文化局将其改名为《采茶扑蝶》。而经过六十余年的传承发展,如今《采茶扑蝶》已经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全面的传统民曲。从《采茶灯》到《采茶扑蝶》,充分表现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轨迹。

在《采茶扑蝶》的创作与发展过程中,其充分反映了民族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正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点与音乐艺术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当然,其做为反映采茶生活的民间歌舞,整个乐曲中充分诠释和描述了茶农采茶的具体场面,无论是曲目旋律,还是曲目的表现效果,都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其中所展示的欢快与积极,而这正是劳动者劳动理念的有效诠释。比如,在《采茶扑蝶》中,其唱到:“百花开来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以及“手提篮儿采茶瓣,片片茶叶片片香。”毫无例外都是对采茶文化的有效融入和诠释。因此,可以说,《采茶扑蝶》正是我们当前了解闽西地区传统茶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3 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的艺术内涵

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做为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艺术内涵是其实现系统化传承的基础和关键,了解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内涵,能够让我们对该艺术传承形成有效保障。闽西民间歌舞艺术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充分融入了完善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系统化反映了闽西民间的茶文化、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520/1526.html

上一篇:征稿简则
下一篇:荒野猎人的自然生态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