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在云中 在路上——梅法钗的当代艺术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0 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梅法钗在创作中。 梅法钗,很像古代隐士或道士的名字。事实上,在宁波艺术界,他确实很少出场露面。他是一名当代艺术家,职业身份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院长。

梅法钗在创作中。

梅法钗,很像古代隐士或道士的名字。事实上,在宁波艺术界,他确实很少出场露面。他是一名当代艺术家,职业身份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院长。

今年三四月间,宁波先后举行的两个当代艺术展与他有关,这是梅法钗难得从“云中现身”的时刻。

3月17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尚林美术馆揭牌,这是宁波首家高校独立建设的美术馆,首展的正是梅法钗的作品。这场以“裂”为主题的展览,共展出他近年创作的木雕、水墨、装置作品等50余组。

另一场展览是2021宁波当代艺术提名展,梅法钗与另外四位宁波当代艺术“老炮儿”一起,在“空寒”“春花”“金墨”“瓶儿”之中,呈现了自己的“木相”。

观众与梅法钗作品互动。

与他人不同的是,梅法钗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对人的状态的关注,梅法钗的“木相”,是木之相,亦是人之相,人的精神之相。

他在旧木头上雕刻,粗率直接任性,有的作品似有未完成之感。正因为这尚未完成,超越了具象的现实,而有了象外之意。

有时,他还让朋友“出镜”担当主角,乃至他的一位同事因“奇崛”之相而“爆红”朋友圈。然而正如他的朋友、著名当代艺术家李迪所言:“这些作品最终又能超出‘肖像'的局限,被赋予新的内涵。”笔者更是感到,在观者的互动下,梅法钗的“木相”之作被赋予了多重的意义。

在我的朋友圈,早挺先生写了3首诗,他在梅法钗的作品中看出了告别生活中的多余和打定主意后的倔强;研究非遗的剑云老师的感叹中则有“思过之人也是身首异处,面壁之脸也是无家可归”的悲悯;曾是名模的一露女士和她的朋友们,在展厅的“木相”之作中摆出一个又一个pose,十足的戏谑天真……

作品《牧归》。

我想,这也许是梅法钗想看到的效果吧。因为他曾对我说,当代艺术重要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去提出问题,作品需给观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它展示的是种种可能。“因为每一个个体生命,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梅法钗最想追求的是“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境界,这是一种老庄式“自由逍遥”的状态。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绝对的自由,可望而不可即。

梅法钗曾说起去年因疫情滞留日本期间的创作。那时,人际密切交往已不可能,他最爱去逛的东京神保町“书店一条街”也已歇业。无所事事中,他只能每天待在住家狭小的空间里,等晚上喝酒微醺之后,在小案片纸之上,创作水墨作品。这些小尺幅的水墨人物,或无助无望,或飘浮空中,或莫名所以。他说,这些作品其实反映了特殊时期失去自由的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

当代艺术评论家高名潞曾说:“当代性始终关注的是人的价值选择和环境的一致性的问题。”梅法钗作品所呈现的当代性,就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关注人的状态,尽管这种状态有时是超现实的。比如,他以往的许多作品中,呈现过许多云朵的元素。在一些作品中,云朵与人的比例是不相称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硕大无比的云朵之下,人显得如此渺小。也许这种隐喻,正要说明在白云苍狗、风云变幻、时间飞逝之下,人们难以避免的迷思和无助。当然他的另一些作品,如《彼岸》《牧归》等,似乎也创造了脱离“此岸”到“彼岸”的精神家园。而梅法钗的艺术创作,也正是通过客观描述,“来抵达精神隐喻的彼岸。”

宁波地铁公共艺术作品。

艺术家的创作,与他的个性和趣味是密切相关的。梅法钗追求的是一种“在云中”自由的状态,这与他生活中的散淡无为和个人趣味上的“学院派”不无关联。在他给我发来的一幅早期油画作品中,就体现了这种与生俱来的自在无为状态。这幅作品或许是他的自画像——在暖阳之下的沙发上,主人公呈现一种“葛优躺”的状态。他向我提起,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跟从当代著名艺术家李天元老师学习绘画的过程,在他北京的家中,边画画,边聊天,饿的时候来一碗番茄鸡蛋面。

如果说“在云中”,是梅法钗对艺术理念和境界的追求,那么对艺术的执着探索和不懈努力,是他的“在路上”。梅法钗对我说,虽然这30多年,做过许多不同的事情,干过不同的活,“在路上”的状态却是始终如一。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420/1344.html

上一篇:《春之花》艺术展开幕式暨艺术对话,塑造了新
下一篇:百花艺术小学: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 展现学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