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每一首红色经典都曾闯入艺术“禁区”|读+(2)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5 07:3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最苦的日子里,全体军民自力更生解决困难,有了《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米饭那个南瓜,挖野菜那个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

在最苦的日子里,全体军民自力更生解决困难,有了《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米饭那个南瓜,挖野菜那个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干稻草那个软又黄,金丝被那个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反围剿那个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第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井冈山,同年12月,彭德怀也率队伍来了,三军会合,震惊了国民党。

井冈山的红军队伍要壮大,需要很多战士。井冈山人民送子送郎当红军,翻开史实就知道,当时的宁冈县,才5万多人,但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居然有一万多人!人民纷纷进入赤卫队、暴动队、少先队、儿童团等各级革命组织,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井冈红歌”——《十送红军》,小调式旋律,歌词朴实,今天听起来真是深情婉转,里面讲的故事是井冈山人民送红军、送亲人当红军的故事,当时唱这歌的人,都是含着泪的。

还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两个月,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诞生了。它本叫《抗日歌》,只是国民党禁言“抗日”才改的名。还有1934年《毕业歌》,还有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当时一出来,立即轰动,唱遍全国,它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现在成了国歌。“一二·九”爱国运动下的《救亡进行曲》,“西安事变”背景下的《松花江上》……这些歌就像匕首、像利剑一样。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红色经典音乐也有百年历程。每个事件、每一年、每一段史实、每一个历史时期,包括今天,几乎都有对应的红色歌曲。

每一首红色经典音乐,都曾闯入了艺术的“禁区”

读+:红色经典音乐的创作有何鲜明艺术特点,是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一直延续的?

黄炜:一首红色音乐,要是能称得上是“经典”,就一定意味着“独创”,绝不是套用某种公式而来的。相反,它往往是闯入了艺术的“禁区”,绝对称得上“前卫”。

比如说《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就曾说,它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全曲的创作技法很前卫,音乐素材大都采用中国民间的音调,配以西方的创作技法,真正实现了西洋技法民族化。今天我们把《黄河大合唱》翻译成Yellow River Cantata,什么是Cantata(康塔塔)?更贴切的翻译,它就是一个大型的声乐题材,所以其实《黄河大合唱》准确来说是“交响大合唱”,它和普通合唱区别在于,它的几个乐章有一个贯穿的主题,这是西方的技法。词作者光未然学过一些音乐知识,一开始就按照欧洲“康塔塔”的形式进行歌词创作,搭起了“架子”,接下来,冼星海遵循了这个架构,进行再创新。

作为广东人,冼星海还借用了广东舞狮的节奏,借用了山西、陕北、河北等地民歌,像三部、四部轮唱中,为避免声部重复,每个声部巧妙插入民歌中常用的衬句“龙格龙格龙”作过门。第一乐章还采用黄河号子的音调辅以四部合唱的表现形式,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大合唱中用音乐诗朗诵作为独立的乐章,而且,还用中国传统乐器三弦伴奏等等,相当多前卫的尝试。

在三四十年代,这些绝对是独创的、新颖的,是中西融合的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我们以往对红色经典音乐的评价,很多是教育、历史意义方面的考量,但其实从美学、艺术上去看,技法上也是相当出色的。

读+:在早期的红色艺术创作上为什么就能那么“前卫”?

黄炜:“前卫”有时代因素。100多年前,学堂乐歌活动兴起,西学东渐风潮正盛,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他是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影响了像聂耳、冼星海、吕骥、贺绿汀、麦新等一批音乐人。

这些人就想冲破过去的音乐传统,建立新的音乐观念,思路是吸收欧洲专业音乐手段,创作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新型的民族音乐,发展出中国新的音乐观。在后来1941年冼星海改写的《黄河大合唱》的《序曲》中,能从交响音画的写法、乐器的使用上,轻易看到印象派的痕迹。

共产党人是先锋队,思想上就是很先锋的。冼星海在巴黎学习小提琴长达6年,他早期的作品《风》(三重奏)也受到欧洲的影响。大量文艺青年及爱好音乐的青年人,他们奔赴延安,聚在一起,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当时创办了多所大学,其中就包括鲁迅艺术学院,简称延安“鲁艺”,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音乐工作者。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525/1552.html

上一篇:去上博品赏缂绣艺术
下一篇:美涂士&欧洲顶尖时尚品牌伊蔚娜碰撞艺术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