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创造VS模仿:亚里士多德拜师柏拉图,为何却在艺(2)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14: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们赞赏美是因为人们需要美。但是当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唯有战争才能获得和平的时候,虚无缥缈的和谐就失去了吸引力。 人们对美有了新的理解,赫

人们赞赏美是因为人们需要美。但是当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唯有战争才能获得和平的时候,虚无缥缈的和谐就失去了吸引力。
人们对美有了新的理解,赫拉克里特在毕达哥拉斯的基础上赋予了和谐新的含义。他认为和谐是美的特征,但不是本源,美的本源在于事物内部对立面的斗争。就像雄与雌匹配,箭弦相反才能射的远。艺术创作就是对自然的模仿,所以要看透自然的本质——短暂的和谐是由长久的矛盾带来的。
这两位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思考艺术的本质,而后就有了社会科学的角度,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小宇宙”的美学学说——艺术起源于模仿,而模仿是出于对物质实践的需要。

再到后来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把艺术和美好完全对等起来,认为艺术只能用来表现事物内在的美丽善良。
而到了柏拉图时期,艺术则变成了“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指出,世界有三种床,一种是神造的理念中的床,是真实的。第二种床,是木匠造的具体的床,我们能感受到的床。第三种就是画家艺术家画的床,是照着木匠的床画的。
显然,对于柏拉图来说,只有神才是宇宙真正的造物主。而且柏拉图所说的模仿,仿照就像镜像一样的,只呈现外表。因此柏拉图几乎完全否定了艺术,而他的艺术学说又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尽管先行者得出的诸多理论各异,但起到了“前车之师,后世之鉴”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拥有了全面的探索角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亚里士多德抛弃了神学目的论和理念论,走出了一条对现实世界进行哲学探讨和科学研究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好像和柏拉图天生不对盘。柏拉图将艺术的边界弄得混淆不清,他就非要弄清,他说道德是行为,艺术是生产,道德只属于道德家,艺术却属于所有人,这就是艺术的边界。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机械模仿的,他说艺术是创造的。柏拉图认为艺术是与美德对等的,他却认为艺术可以模仿好人可以模仿坏人;柏拉图否定艺术,他就说艺术的目的虽然是娱乐,但他却还有使人洞悉真理的作用。
还记得开头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吗?他批判的继承了柏拉图的艺术理论,提出了创造模范说。他所提出的艺术生产观对于沿用已久的模仿论是个重大的突破。像“日心说”“地心说”一样,他要经受的是信仰唯神论的人的指责,甚至是为了真理被驱逐,或者处死。
模仿论中,人还是处在自然之下,艺术只是自然的拙劣模本,而亚里士多德的创造论却把人放置在自然之上,认为使人获得快乐的并不是神的恩赐或者是自然的慈悲,而是人类自己的创造。在整个古希腊美学中,他的艺术生产观无疑是最富有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

正是因为他在美学思想上具有开拓意义。以至于后来的诸多艺术学家都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做出了精湛研究。亚里士多德能够创造出与同时期人具有差异的艺术生产论,得益于社会自由开放的风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好处,还有自身不懈探索敢于冲破思想桎梏,追寻真理的品质。
也正因为他的创新,显得与同时代的人民,同时代的思想格格不入,以至于后来被贵族以不尊重神而惨遭驱逐,最后拖着一具病体潦倒而死。
值得思考的是,孟母三迁不无道理,科学发展观中的创新也不无道理。学习始终是一件终身可做的事情,在这条道阻且长的路上,我们不仅要扎根扎的深,我们还要提高自身的品质,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也许这一条路走完之后可以收获繁华满地,绿树成荫。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616/1624.html

上一篇:愙盦,一位在传统文化中探寻艺术真谛的书画家
下一篇:艺范艺术:看展小白说的是你不?从这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