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艺术遇见科技,碰撞出“万物有灵”的世界(3)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9 09:4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是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其中有一种特别特殊的绣法叫做“立体绣”,是用很细的铁丝作为骨架,在上面进行绣片和绣法,可以部分或

  

  这是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其中有一种特别特殊的绣法叫做“立体绣”,是用很细的铁丝作为骨架,在上面进行绣片和绣法,可以部分或者完全地呈现出绣面立体感。

  

  我们用了一种很神奇的材料叫“形状记忆合金(SMA)”,用它替换了传统绣法里用于做骨架的细金属丝。这种材料有一个很有趣的特性:一旦塑形,不管怎么揉、掰、折,只要加热(有一点温度),它就会恢复到最开始记忆的形状。正是这个特性,使我们可能做到动态花瓣的效果——通过简单的电路控制,就可以实现花瓣的动态运动。

  

  经过工艺筛选和技术控制,最终呈现出了木兰花开的效果。

  在最终的作品里面,我们还利用多媒体影像的方式加入了一只小蝴蝶,呈现了一种蝶恋花的意境。大家可以看到,将新材料技术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我们能创造出一种新的工艺的表达方式,让花瓣可以在你眼前绽放盛开——就像有了灵性一样。

  其实可以拥有灵性的,远不止这些手工艺品。我们还在尝试,让更多材料也具有灵性。

  

  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鉎命》。注意,“鉎”字并不是一个错别字,它确实带一个金字旁。

  其实它的创意来自“水”——“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很重要的元素,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或者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当然,在其他很多文化里面,“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这几张图片,分别来自《大鱼海棠》、《千与千寻》和《终结者》,它们都将水或者液体的形象幻化出了生命的意象。

  几年前,清华大学刘静教授领导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材料:一种液态金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电场控制改变自身的形状,就像是软体生物动起来了。

  

  我们和刘教授的团队合作,通过交互设计,给原本没有生命的金属赋予了性格,让人觉得有生命感。

  比如左边这个,这些液态金属软体生物看起来很害羞,人靠近的时候它会藏起来;而右边这个,它很好奇,当有人接近的时候,它反而愿意出来去一探究竟。

  大家可以看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让原先我们觉得“不可能有生命”的形象变得活灵活现,就像有了灵性。

  

  不管是《鉎命》还是《木兰》,当然也包括“墨甲乐队”,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艺术很酷,科学也很酷。当艺术碰到科学,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之下,可以盛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在尝试给这些传统的艺术、传统的手工艺、传统的形象赋予一种灵性,也相信未来通过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可以打造出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

  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米海鹏:《新技术如何让机器人弹箜篌,让刺绣木兰绽放?》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2/0309/2166.html

上一篇: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与绘造社向全国农业展览馆
下一篇:96家美术馆覆盖上海16个区!艺术之网,串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