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画像雕刻只是艺术作品吗?从汉代画像石中看见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30 13: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表达着个人或群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画与今天解构主义的画作,无不体现着人类对于自身永恒的思考。但同时,

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表达着个人或群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画与今天解构主义的画作,无不体现着人类对于自身永恒的思考。但同时,画又极具时代性,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画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特殊的时代样貌。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代百姓崇信“事死如事生”,在他们的墓葬中,常常有雕刻的画像石。这些题材不同的画像石,表达了墓主人以及其子孙后代的美好愿景,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汉代社会的新鲜角度。

一、格套与榜题:认识画像石的法宝

汉代的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生动,有神话人物、历史事件乃至于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介于古今时代差异巨大,且汉代画像石不似今天画作那样具象,单从画像内容本身,我们难以判断具体的意涵。这时,画像石的格套与画像石边的榜题就成为了认识画像石的敲门砖。

所谓格套,指的是描述同一内容的画像石有着相应的格式与固定的套路。例如著名的伏羲女娲图,其形制与画面布局一望便知。古代,工匠有严格的户籍和继承制度,一代又一代石匠便继承了这种格套。不同种类的石刻有着不同的印模,石匠通过这些印模在石头上打样,利用墨线打底,再进行凿刻。这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也使得表达同一主题的画像石有着大致相同的内容表现。这些格套体现在画像石的方方面面,例如画面的布局、特定建筑与人物造型。一幅画中,人物处于何种位置,车马云气如何排布,都有着固定的套路。具体的人物,例如西王母、孔子、官员,根据不同的身份,石匠们雕刻出了不同的造型。

伏羲女娲图

从工匠的角度说,这当然是出于技术传承的需要,是同一群体内部认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整合,以及不同石匠的交流,形成了特定模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当时人们所共同接受的艺术形象。这些墓葬中的画像石,不一定是完全写实,更多的体现了民间的一种“理想化”诉求。例如山东画像中经常出现羊、牛、鹿车,其中羊即是祥,代表吉祥,鹿即是禄,代表富贵。所以,这些格套也是汉代大一统背景下,民间传统不断传播整合的结果。当然,格套并不代表每个画像石的内容都相同,不同区域相同内容的画像石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体现出地域特色。石匠们也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套路中加入许多的变化。

除了格套外,榜题也能帮助我们识别画像石。所谓榜题,就是指画面旁边的文字。其意义在于,当出现了时人不熟悉的人物,或者雕刻并未严格按照格套时,标注榜题,可以提示人们画像所传达出的意义。榜题大多是人物的名字,在画中人物较多时,将名字刻出,方便识别。例如下图中的榜题,为我们标识头戴斗笠、手持工具的大禹形象。“禹长于地理,脉泉知阴,随时设防,退为肉刑”的文字更是说明了治水的传说在汉代广为流传,其作为圣王被后世所膜拜。

画像石中的大禹

二、射侯射爵:现世功名的追求

对现世的强烈追求,是中国不同于其他文明的地方。汉代的画像石中经常出现的射侯射爵图,就是当时人们对现世功名追求的体现。

该图的主体是人站在树下,张弓搭箭准备射树上的猴子或者鸟雀。虽然该画的实际内容十分清晰,但其背后的意涵一直以来却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其与西王母有关,有人认为射鸟是为了去恶兆,亦有人认为射猴与后世《白猿传》的传说有关。近年,邢义田先生的研究将其命名为“射侯射爵图”,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为何树下的人要射猴子和鸟雀?猴子和鸟雀代表了什么?这需要我们返回到汉代的具体历史场景与思想背景中去了解。侯与猴相通假,扬雄《法言》曰:“生舍其木侯而谓人木侯”,其中的木侯便是沐猴而冠的沐猴。在汉代,封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非有功不得封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纵使名声再大,但由于出征匈奴无功,也终身未能封侯。建功立业,封侯拜将是平常百姓所能企及的最高目标,射猴也就成为了猎取功名的象征。雀在汉代与爵相通假,《陈留耆旧传》中有言:“雀者,爵命之详”。战国以来推行军功爵制,爵位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汉代的社会体制长期以来是“爵本位”的,爵位与实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可以说,射猴与射雀代表了汉代人们的追求,即使是在地下的世界,也要比照现实世界追求封侯赐爵。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2/0330/2176.html

上一篇:“艺汇中西,墨彩丹青--李兆顺书画艺术成就展”
下一篇: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