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细读:艺术史研究与形式主义(4)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0 17:5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果说科林不仅借助于写实主义,而且还比欧洲立方主义晚了许多年,那么,俄国的另一位立方主义画家米罗诺夫(Pavel Milonov,1883-1941),则以抽象之法来直

如果说科林不仅借助于写实主义,而且还比欧洲立方主义晚了许多年,那么,俄国的另一位立方主义画家米罗诺夫(Pavel Milonov,1883-1941),则以抽象之法来直接从事立方主义绘画,而不必借助具象写实,并且与欧洲的立方派主流完全同步,毫不落后。面对米罗诺夫作于1914年的《构图,涌向普世的潮流》一画,在描述所画图像的层面上,我可以采用两个不同的观照点。首先,若将此画看作抽象作品,那么其立方体的块面,便是将类似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平面笔触,转化成了立方结构。其次,若是将这结构看作具象作品,那么一定是简化了的具象作品,因为这具象形象仅仅是块面结构,并不再现任何具体物象。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幅画仍是抽象的立方主义作品。

二十世纪前期的西方现代艺术大潮,除了立方主义的潮流,表现主义是另一潮流,而俄苏现代艺术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一部分,情况相仿,表现主义也是一重要潮流。在特列恰科夫新馆陈列的诸多表现主义绘画中,我看重马希科夫(Ilya Mashkov,1881-1944)作于1910年的《柯考狄像》。画中女主角脸颊用红色画出,她身着蓝色长衣,而衣饰的褶皱则以近乎黑色的深蓝画出,画面背景是大片的土黄色墙面。画家并置三原色的方法,是同时代表现主义中野兽派用色的惯常方法。在法国,野兽派的色彩灵感来自域外,例如非洲和东方。马希科夫在画中有意将这一来源说得很清楚,他在背景的墙上画了一幅中国民间年画,主题是仙女献寿桃。这一中国主题与马希科夫所作的肖像主题或许有视觉关系,因为画中女主人公的手里也握着红色水果,与背景两相呼应。但是,我强调视觉性中的色彩因素,强调中国传统年画对原色和间色的直接使用,这启发了法国野兽派对明亮色彩的并置。由此,我看到马希科夫同法国野兽派的平行关系:他或许受益于法国现代绘画,但其用色渊源,却与野兽派一样,直接来自东方,不必经过中转。

前面提到的“丑化”国家领导人之类政治讽喻,也主要见于先锋派艺术。汝布里约夫(Georgy Rublyov,1902-1975)作于1935年的斯大林全身像,将身着浅色外衣的斯大林放在红色环境里,且以怪异的盘腿方式坐在高背椅上,手里拿着报纸,一只眼眯缝着似乎正在读报,另一只眼却盯着别处,微露讽意。这像是盯着画外的画家,或盯着看画的人,仿佛在说: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这种心理漫画的讽喻,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英国画家培根挪用委拉斯开支而画的教皇肖像,他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恐惧,而汝布里约夫则画出了人物的狡黠与邪恶。在斯大林的脚前,画家还画了一只卧着的宠物狗。在西方文化的传统中,狗象征着忠诚。

这种无畏的幽默,其实早就出现在苏联的先锋艺术中。热德科(Kliment Redko,1897-1939)描绘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起义》一画,作于1925年,画家在构图上采用了超现实的空间折叠和拼接,将列宁置于追随者所围绕的中间。画中的列宁似乎是闻鸡起舞,或用交警一样的动作,搞笑地指挥着全副武装的起义军,士兵们或乘车或步行,在音乐声中走向前线。这种构图处理,与半个世纪后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朱迪·芝加哥的名作《晚餐会》,在视觉效果上如出一撤。

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要说俄国前卫晚于或早于西方现代艺术,而是要说二者在文化精神上相通。我通过细读而获的观感是:俄国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合的前提,是19世纪俄国写实主义对欧洲写实主义的追随,而二者的一体性,造就了现代艺术的潮流。

作者:段炼[博客] 来源:《画刊》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0/0810/539.html

上一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牛文娟山水画作品欣
下一篇:“范氏狂草”名扬书坛,牛气逼人,却被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