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试析美学与艺术人类学在当下语境中的融合(2)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06:5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三是赋予艺术更多的意义。在美学意义上的艺术,更多的是强调它的欣赏功能以及对人心的影响力,但这种“强调美学的自足和艺术形式的自我陶醉无法

第三是赋予艺术更多的意义。在美学意义上的艺术,更多的是强调它的欣赏功能以及对人心的影响力,但这种“强调美学的自足和艺术形式的自我陶醉无法意识到自身与世界、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社会场景的交流与关系。”4,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脱离现实、自说自话;艺术人类学则更注重对艺术内容方面的研究,在他们看来,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只供欣赏的对象,更是其所处整个文化体系的表征是向外界传达自身内涵的主动阐释者,“从某种人类学观点来看……在社会文化范围内,艺术不是被动的,恰恰相反它是形成行为、规整行为和引发行为的行动系统,也是高度有效的表达思想的符合系统,是知识、价值和表现多方面人类特性的极为丰富的宝库。”5

三、美学与艺术人类学在当代艺术研究上的融合

在当今消费主义和电子媒介大行其道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普遍趋势下,对当前艺术现象的研究尤显迫切,但在传统美学思想的熏陶下对具体艺术实践的长期忽视以及传统美学话语与当今日新月异的艺术现象的出离,使得美学研究在当代文化研究与艺术批判中现出疲态。如何使理论与现象契合,如何使美学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分析可见,与艺术人类学的融合是美学在当前形势下谋求自身发展的强烈吁求。进一步讲,两者在学科目标的设定上就存在着沟通的可能:美学的核心是“人”,“美的各种因素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转,这就是人。美离不开人,是人创造了美,是人的本质决定了美的本质。”6这一设定使得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人类学意味;艺术人类学则是“通过人类学的视野发掘文学、美术、戏剧、舞蹈、影视、建筑、音乐等文艺样式的‘人类性’和‘艺术性’”7,其研究对象因关涉艺术而带有一丝美学意味,且其最终目的同样是“实现艺术本质的人类学还原”。8因此两者尽管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但对当下生活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共同切入为两者的联手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突破美学自身局限,实现美学与艺术人类学的融合呢?笔者认为首先在面对一个美学现象时,要脱离应用传统美学范畴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与抽象归纳的简单思维模式。在当前的艺术研究中,有一部分人仍然停留在对艺术定义、标准、属性等基本性质的探讨中,为这些形式是否属于艺术而争论不休;或站在传统美学立场上对当前艺术现状中的物质性、娱乐性、感官性表现出强烈的蔑视和斥责,认为是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价值观败坏、艺术水准下降的表征。其实对之保持一定的紧张感是必要的,但是对其全面否定则是言过其实。实际上,对这类艺术进行欣赏时不妨借鉴一下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其“首要的任务不是去捕捉欣赏者的心理反应,而是把握‘艺术行为’背后的人群的‘言说’方式以及如何阐释生命、经验、信仰等的理念。”9只有深刻分析了导致这类艺术产生的社会、思想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充分发挥美学对当今主流文化走向的指导作用。

其次改变传统美学的研究模式,从书斋式的研究中走出去,加强对当今艺术现象的关注与考察。以往的美学研究总是在一个新现象出现时就急于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判断,尤其在当前文化、艺术发展瞬息万变的情势下,很容易得出前后矛盾的结论。这都是由于对新型文化现象缺乏跟踪式调查从而失去对后期发展态势掌控的结果。在这方面,可以吸收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例证分析等手段为己所用,全面搜集某类艺术相关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形,在充分占有较为完整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分析,避免以偏盖全。这样一来,既能够根据艺术发展趋势及时补充理论,又能将理论真正应用到具体的艺术实践层面上。

第三,在世界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以往的艺术范畴遭到解构,艺术走下神圣的殿堂,进入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广告设计、产品包装、建筑装潢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以往“贵族式”美学研究在这场日常生活审美化行动中失去了它的研究对象。究其原因,存在的问题就在于中国美学过分依赖西方的理论体系,而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视而不见,郑元者就曾指出“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空间有一个基本的缺环,那就是对现代中国的人生现实中的民间经验和民间艺术缺乏富有生机的美学思考。”10实际上,真正富有中国特色、最能体现中国美学立场的正是民间艺术。在这方面,艺术人类学早已先行一步,他们对民间艺术形式的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辽阔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风民貌,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特有的美学精神:知足、乐天、热爱生活等。因此中国美学当务之急是要积极从民间丰富的艺术资源中提取养料,借助艺术人类学手段,深刻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国艺术独有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美学在一种世界逻辑中的自我理解与自我确认以及寻找中国美学的自主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1,不失为重建中国美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428/1399.html

上一篇:时代之眼对美学研究的启示兼论艺术研究如何走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