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艺术点亮沙漠——民勤沙漠雕塑园(2)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31 03: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届开幕式现场 第三届开幕式现场 第二届和第三届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则立足响应国家丝路文化建设战略,分别以“丝路之梦”和“丝路驼声”为主题

第二届开幕式现场


第三届开幕式现场

第二届和第三届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则立足响应国家丝路文化建设战略,分别以“丝路之梦”和“丝路驼声”为主题,以丝路精神为纽带,以民心相通为目标,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平台,以全新的生态理念、文化符号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诠释“中国最美的大地艺术-民勤,世界最美的艺术大地-民勤”。从而助推民勤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构建“西有敦煌·东有民勤”的艺术新格局,打响“沙海绿洲绿洲碧海”文化旅游品牌。

精彩作品的呈现



作品评审现场

如今,一件件雕塑将茫茫大漠装点成充满诗意的“雕塑艺术之洲”,这里已成为人们休闲观光、陶冶情操的旅游胜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成为国内外艺术家挥洒激情、实现梦想的创意天堂。


赵萌《梦想方舟》

艺术家赵萌为民勤沙漠创作的《梦想方舟》,以个性鲜明的造型语汇和有机的空间构建,与沙漠广袤无际的空间交相辉映,既反映出赵萌教授所具备的深厚文化素养和执着追求的艺术境界,也为沙漠带来了关于绿洲的希冀与畅想。


理查德(瑞典)《飞翔的梦想》

瑞典艺术家理查德从遥远的故乡瑞典来到中国,为自己民勤雕塑监督做稿,又不顾身体重疾亲自调整塑形,接连几个通宵不停工作,使所有知情者为之感动。在北京稍作调整后又亲临民勤沙漠现场,为雕塑安装制定方案,并详细计算风向,地质及基础规格等,最终落成了作品《飞翔的梦想》。他说:“我们梦想着会有一双翅膀,来实现我们古老的梦想。这件雕塑,提醒我们只要有希望和关爱,自然总是会存在于那里,并且永远都会在那里。”


皮特(美国)《沙丘》

美国艺术家皮特是用现场水泥浇筑方式来创作雕塑,所以每次创作的作品都不尽相同,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会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民勤的创作营给了他第一次在沙漠环境里创作雕塑的机会。沙漠环境的沙与陆地的土有本质不同,包括气温高,气候干燥,风力大等因素,最重要是沙质不好塑形。从挖掘机开始取沙,到布置钢筋,再到与工人共同捆扎,皮特与工人同心协力,成功完成雕塑浇筑,实现了作品《沙丘》。其造型引用了大型而简单的线条图表来象征山脉、海景、河流、沙丘等大自然的宏伟景观,人们望着它,就如同透过一扇时间的窗户,观看变迁的时空。


朝野浩行(日本)《太阳之滴》

日本艺术家朝野浩行的《太阳之滴》,意在表现无限的阳光和无尽的时间。当太阳光进入雕塑的洞中时,光影出现在雕塑的凹处。光线的阴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形状,光影的形状就像阳光的水滴,太阳的无限光芒给予未来无尽的时间。


伊克尔·亚尔迪米(土耳其)《诗意的循环》

土耳其艺术家伊克尔·亚尔迪米的《诗意的循环》,以一种动态的球状运动,来反映中共文化中的宇宙观。他认为,在中国文化中,圆象征着天空。球体是宇宙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作为一种形式,圆形与球体,都是温暖光滑的事物。


松居尔·吉尔金(土耳其)《沙舞》

土耳其艺术家松居尔·吉尔金的《沙舞》意在表达自然生发的运动状态。在创作时,她试图表现出这一运动状态的形式感和抒情内涵:波浪粉碎岩石,风不断吹拂,并引起沙丘形态的变化……自然元素,在转变的过程中,重复出现。在艺术家看来,沙漠是一个乌托邦,它通过风形成的自然波动,在巨大的空虚感中,创造出运动感和幻觉。


霍波洋《清源》

艺术家霍波洋的《清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抽象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里“清”的精神境界。作品意境悠远,空灵惆怅。在大漠之中,更加彰显出别样情思。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2/0131/2126.html

上一篇:“艺术新世纪·22年22人”2022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
下一篇:春节特辑·艺术丨虎虎有威风:与虎有关的那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