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全面数字化”解锁艺术的共享时代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6 06: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在不断增加公众触及艺术的可能。在国际上,法国卢浮宫对其馆藏3/4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并免费供公众下载使用,英国大英博物馆采用“众包”的方式让大众参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在不断增加公众触及艺术的可能。在国际上,法国卢浮宫对其馆藏3/4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并免费供公众下载使用,英国大英博物馆采用“众包”的方式让大众参与到数字化的工作中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开放资源”项目让解锁数万件文物和艺术品的高清图像成为可能,日本则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数字技术加强遗产保护和传播。在国内,数字化共享时代也早已启幕,敦煌莫高窟因保护文物之需启动的数字化工程,不仅为敦煌研究、游客管理带来便利,还让更多游客能够以更便利的方式“游敦煌”……

  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们对空间的利用,在疫情暴发初期,全球各地文化艺术场馆是最先封闭的空间之一,伴随疫情的波动,这些场馆不断重新开放又再次关闭……走进文化艺术场馆从来不曾是这样困难的一件事。事实上,即使没有疫情的困扰,全球范围内有着引领作用的多家文博机构也早已开始尝试跳出空间的枷锁,希望通过全新科技为藏于馆内的资源寻找重复利用的机会,赋予藏品全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能够拥有共享优质艺术资源的权利。

  卢浮宫的“全面数字化”

  日前,法国卢浮宫一项所谓“全面数字化”的宣言再次引爆全网。该馆将其馆藏超过48万件藏品全部数字化,这一数量占据了卢浮宫包括在展、库存和借展的全部藏品的3/4。打开卢浮宫官网,便可看到其数字化的藏品已经被分门别类地放置在“馆藏”这一条目之下,每一件藏品除了可以看到完整的高清图像外,还提供多幅细节高清图,藏品信息也非常完整,除了配有标题和作者外,其库存编号、尺寸、材料、日期、历史、当前位置等信息都记录在案,以便网友查阅。更加难以置信的是,这些高清图片全部提供免费下载。

  受欧洲疫情影响,卢浮宫目前仍处于闭馆状态。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卢浮宫的游客数量急剧下降,据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报告,2019年,卢浮宫的访问人数为960万,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骤降至270万,下降了72%。为了能够与其游客建立更强的联系,卢浮宫不仅对多年来的数字化成果进行免费开放,还对网站进行了改版,使其更加适应休闲游客,尤其是手机用户的需求,此外还增加了西班牙语、英语和中文三个语种的网页内容。塔夫茨大学教授安德鲁·麦克莱伦表示,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将藏品全部数字化免费开放的做法与法国大革命后的启蒙运动思想也是一致的——将世界的知识收集在“一个屋檐下”,提供给研究人员和公众使用。

  “开放资源”趋势已成

  将馆藏资源在线上免费开放,卢浮宫并不是独树一帜。谷歌的“艺术计划”是较早也是较知名的艺术品数字化项目。2011年启动至今,“艺术计划”已经与超过2000家知名博物馆、档案馆取得合作,这一项目利用谷歌街景技术对场馆内部实景进行数字化,并以超高清像素拍摄馆内藏品,其宗旨便是把全球的艺术和文化汇聚线上,让所有地方、所有人都可以共享。近日,该项目与总部位于伦敦的文化遗产项目“扫描世界”达成合作,未来,人们将能够在“艺术计划”的平台上获取更多文物、艺术品的3D图像及可用于3D打印的数据资源。

  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是较早进行数字化的文博机构。早在2017年,该馆就推出了“开放资源”项目,在线上公开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37.5万余件文物和艺术品的高清图片,供公众浏览和免费下载。资源获取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只需打开该馆官方网站,点击馆藏条目便可选择藏品并下载高清图片,这些图片有很多也被上传至维基百科,人们也可以通过该网站下载资源。除了平面图片的扫描档案外,人们也能够看到一些3D艺术品摄影重现,通过360度翻转,能够近距离观察到藏品的全貌,此外,作品名称、作者、尺寸、出土或创作日期等关键信息也被附在作品信息中。这些资源的公开,不仅为研究和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也为公众走近艺术提供了更多路径。

  同样位于纽约的弗里克收藏馆也在数字化资源共享领域做了许多工作。2017年,该馆与13家艺术机构合作建立了PHAROS艺术研究协会,在该协会的数字研究平台上,解锁了2500万幅艺术品的数字资源。该馆虽然藏品不多,但在数字化资源开放方面却做了许多尝试。近日,弗里克艺术资料图书馆为期3年的数字化项目也宣布结束,数字化成果已经免费上传至网站,供全球的研究人员和普通公众下载查阅。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426/1372.html

上一篇:北京师范大学成立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
下一篇:它被称为“千年不坏的艺术制品”,是中国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