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3)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05: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清北京城曾被成为人类地球表面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中轴 之后,美国各大城市相继追随,如巴尔的摩、旧金山、夏威夷

明清北京城曾被成为人类地球表面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中轴

之后,美国各大城市相继追随,如巴尔的摩、旧金山、夏威夷、华盛顿、西雅图、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截止至1990年,美国已有106个市、郡按照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规定发展公共艺术。同样位于北美洲的加拿大也通过公共艺术立法,建立起公共艺术组织机构,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也都先后通过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中国台湾地区于1992年立法设立“文化艺术奖助条例”,并于1998年正式颁布“公共艺术设置办法”。

通过“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或其他促进公共艺术的文化政策,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形象塑造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成功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还建设了具有艺术特色的人文城市,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艺术最大的边际效应。浙江省此次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的设立,对于公共艺术在全国重点城市立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公共空间艺术化建设,真正实现艺术为全民享有;二是有利于实现政府扶持艺术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三是有利于创新文化投入模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有利于推动四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建设,在扩大社会参与度的基础上提升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黄:《雕塑》杂志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唯一研究探讨雕塑及公共环境艺术理论的专业媒体,持续对公共艺术保持高度关注。请问您觉得中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公共艺术进入中国后,我认为一直存在某种“误读”,这与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城市“大跃进”似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缺失,很多城市急于弥补这种文化缺憾,“快餐”式地用艺术“装点”城市,将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等同于公共艺术,这种认识显然弱化了公共艺术职能和作用。

公共艺术之所以是“公共”的,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设置地点在公共场所,而是因为它把“公共”的概念作为一种对象,针对“公共”提出或回答问题。

因此,公共艺术就不仅是城市雕塑、壁画和城市空间中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生剂。公共艺术存在于对人类文化、城市自身、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价值的思考,除了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价值外,还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或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新关系,艺术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是植入公共生活土壤中的“种子”,大众是公共艺术“发生”过程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取向,这才是公共艺术的实质意义。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建设,最终的目的也并不是物质形态,而是强调艺术的孵化和生长性,并对城市文化风格,城市活力以及城市人文精神带来富有创新价值的推动。

我们需要建构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才有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是垂直系统,是不同的学科,这种“纵向机制”使得我们无法进行整体性的“新的综合”,这是机制问题。所以我们倡导一种新的“横向机制”,由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人员等统筹协作,共同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我们未来的城市。

黄:请问中央美院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您对未来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蓬勃发展,公共艺术因其突出的艺术性、功能性和文化价值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艺术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公共艺术专业或课程,尤其是2012年教育部进行学科改制将公共艺术列为二级学科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更是纷纷集中创办或建立公共艺术专业。目前,全国近1/4的艺术类高校开展了与公共艺术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但是,公共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艺术教育滞后于公共艺术理论的研究,各大中院校对其概念边界、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认识。

在公共艺术教育上,我个人认为不能忽略两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公共艺术本体的研究,当然这是动态的研究,要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来进行,除了要研究历史,也要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个就是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就是到底公共艺术辐射的范围是什么?它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它的教育方针是社么?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它的理念、策略、课程设置等等。当然我也希望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侧重点,公共艺术本体一定是具有公共性的艺术语言、空间和时间的表达,“公共性”是前提,公共艺术本身就是“公共+大众+艺术”结合而成的特殊领域,如果没有“公共性”为先导,就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323/1205.html

上一篇: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评翻译的艺术
下一篇: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